2003年,娃哈哈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这4家跨国公司。自1998年以来,娃哈哈在资产规模、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一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
宗庆后曾经表示,之所以娃哈哈能够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当中生存下来,而且生活的还不错,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坚持主业经营,把这个行业做大做强,提高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则是坚持小步快跑,做不到的事情不做,所以还是比较稳健。再一个是稳步创新,希望领先人家一步或者半步。
对比娃哈哈与国内其他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可以得出宗庆后的成熟、理性与其他盲目多元化企业家的幼稚、任性!
中国的企业无论在规模还是管理体制上,与世界级的跨国企业相比都只是小巫见大巫。很多百年企业虽然已经足够强大,但是仍然对于多元化持非常慎重的态度,中国国内很多知名的家电企业只是相当于这些国际品牌的一个车间,所以,像国内企业奥克斯进入汽车制造,海尔进入制药,熊猫进军手机等等,最终都以不成功而告终,究其根源,就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自身实力和可以利用的资源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根本不足以支撑起多元化所需要的人力,渠道,文化等资源。
中国获得阶段性成功的企业很往往热衷于进行多元化扩张,这些企业需要更多的理性而非热情!从各大媒体采访中看出,宗庆后的顽固是显然的,整个集团没有一个副总经理,副总裁,但是娃哈哈成功之后对于定位于食品行业的执着却需要中国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学习,思考!中国的企业只有先做到单个品类的强才能够资格谈论整个规模的大!否则就会像不少的卫星企业一样,得意忘形,昙花一现了!
所以,对比娃哈哈,中国企业在成绩的面前,在多元化的诱惑面前,不断要问自己的是:我行吗?我凭什么?如果我不行,那最坏的我如何面对?如果对于最槽糕结果不能接受,企业当慎言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