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并购中国企业的背后

   2023-09-13 互联网2430


  毫无疑问,收购将会在一夜间完全改写全球空调行业的竞争格局。

  开利、大金或者任何一个获得格力的外资企业,将在一夜间拥有中国市场的强势寡头地位。近十年来外资空调厂商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通过收购格力,将在一夜间使其过往竞争失败史全盘翻转。

  格力的品牌梦还会继续吗?开利最看重的当是格力的生产能力和国内通路,一旦收购成功,开利通过前者可以贴牌生产大幅降低开利的成本,通过后者,开利可以将自己的产品通过格力的血管输送到中国市场每一个角落。

  值得庆幸的是一位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的珠海国资委官员表示,“开利收购格力电器方案,国资委已经出面辟谣了。由于主张开利收购方案的市领导不久前调离原岗位,该方案的支持者渐少。加之格力电器管理层的反对,市政府放缓了对该方案的推进工作。因此,开利集团没有按照原计划进入格力电器,展开尽职调查。”

  20世纪90年代初,外资并购中国企业,首选的是有传统技术优势、国内市场比较广阔并且运行良好的传统产业,如纺织、印染。但后来外企对知名度高的企业及其品牌产生了浓厚兴趣。中国有不少历史悠久、知名度高的品牌,但由于管理水平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原因而难以发展,从而有合资意向。这些知名品牌又是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于是,通过并购来消灭这些品牌便成为外企扫除障碍的利器。如今,在饮料市场上,国内8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在碳酸型饮料市场上,外国品牌占有率达90%以上,国内品牌仅剩健力宝;在洗涤用品市场上,全国4大年产超8万吨的洗衣粉厂已被外企吃掉了3个;食品、医药行业,国外品牌市场占有率已达30-40%;轮胎橡胶行业,外资已收购许多国内大型厂家并形成垄断;啤酒产业中,年产超过500万吨的企业合资率已超过70%;感光行业,除乐凯仍在苦苦挣扎外,其余都被柯达收购。于是,在外企并购的大潮中,当年人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品牌如活力28、熊猫洗衣粉;扬子、香雪海冰箱;红梅音响,天府可乐、北冰洋碳酸型饮料等都被外企打入了“冷宫”。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