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随时都可能触雷的芯片设计行业,VC对于“海归”和收入的迷信可以理解也在所难免,毕竟这至少可以部分降低风险哪怕获得心理上的宽慰。只不过,在VC尽量降低风险的同时,也随之增加了另外两个更大的风险——非理性地争夺后期项目带来的进入风险和错失潜在机会获得更大回报的风险。
资本的副作用
资本被投机的收益所诱惑来助推中国芯片设计行业的同时,也正在体现出自己的副作用。“继续走高端路线烧更多的钱等待市场的到来,还是选择眼下的市场赚快钱?”这个问题在资本的意志下常常使初创芯片设计公司变得无所适从。
事实上,尽管多数海归创立的公司都先后拿到了风险投资,但相比当年的商业计划书已经大相径庭,甚至现在赚的钱和当年讲的故事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在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如果问哪家芯片设计公司做得最好?大家几乎会不约而同说出展讯的名字,因为展讯出货多收入多。而在国内所有芯片设计公司中,展讯背后的VC也最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其要求赚钱的压力也就更大。
当年以TD-SCDMA和3G基带芯片为主要故事内容的展讯,从2005年底开始在2G/2.5G手机基带芯片出货量大增,业内人士估计其每个月出货量至少超过100万片。同样,去年底登陆纳斯达克的样板公司中星微电子,最赚钱的业务也来自于PC摄影头的图像处理芯片,而并非其高调宣传的移动多媒体芯片。
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资本在这两家公司的“跑题”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从短期结果来看这种“跑题”效果不错,但对短期市场需求的追逐却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他们技术门槛的降低。
凭借低端芯片市场获得不错盈利能力的中星微和珠海炬力,在纳斯达克上市后的P/E值并不高,这曾经被人们广泛质疑。半导体专业出身的软银亚洲基金合伙人周志雄对此的分析是:“半导体行业就是这样,如果你没有足够高的技术门槛,即使你今天挣再多钱也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