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经理世界杂志:芯片业资本魔方

   2023-04-12 互联网3880
核心提示:资本投机本性,往往造成创业公司发展方向的摇摆。  一批公司因为缺钱突然死掉,另一批公司却因为钱多慢慢死掉。这种故事,在国

资本投机本性,往往造成创业公司发展方向的摇摆。

  一批公司因为缺钱突然死掉,另一批公司却因为钱多慢慢死掉。这种故事,在国内的芯片设计行业一直在上演。

  这个故事的两个主角,一个是从2000年的98家激增至如今500家的中国芯片设计创业公司——在资本层面嗷嗷待哺;而另一个是从2001年全球芯片行业进入低迷周期后,蜂拥掉头到中国芯片行业淘金的风险投资——人人都在找项目。

  但是为什么这两个完美匹配的“供求关系”,却绝少碰撞出真正的成功案例?因为在芯片设计这个特殊行业里,资本投机本性造就的“资本魔方”实在太难玩。

  越投机越恐惧

  从理论上讲,芯片设计行业最适合风险投资介入。2001年,浙江人汪立成领导的杭州华立集团因收购美国飞利浦CDMA手机芯片设计部门一举成名,但后来证明这是个失败的案例。主要原因便在于做电表发家的汪立成,没有算清楚要卖多少块电表才能养活一家芯片设计公司。一次流片的费用就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没有四五千万美元以上的投资支撑,创业公司很容易夭折。

  而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如果投资早期的芯片设计公司,由于掌握着“资本牌”很容易占据公司50%以上的股份。而且芯片行业的特点是一旦产品量产,同时市场对路,便会带来超常规增长。相比芯片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投资芯片设计公司无疑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也就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回报率。美国许多著名半导体企业在创立期间都有VC(风险投资)的参与,如英特尔、国家半导体、AMD、博通、高通等,当然这些VC后来都赚得钵满盆溢。

  虽然看起来这是一个你情我愿的资本供求关系,但是其中的风险却远远超过其他的行业。“芯片设计行业最大的风险就在于无法控制风险。”一位VC这样说道。

  在投资芯片设计公司时,商业计划书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因为你依然无法确保技术能否按计划实现。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锁定中国市场的芯片设计公司,重点都在消费类电子的细分市场,而这些细分市场的变化速度极快,几乎无法准确预测3年后市场的热点和需求。同时,你也不可能像在互联网行业那样拿美国的故事来参照中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