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创建于1956年的珠江钢琴一直保持着手工业时代制造者对产品的敏感。童志成便是一例,祖父和父亲都是乐器维修的童16岁进了当时的珠江钢琴厂,多年的基层工作使他几乎接触过钢琴制造的每道流程。珠江钢琴的多数管理者都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在他们看来,技艺的发展永无止境,制造者必须对此抱有朴素的开放心态。
BudCorey启蒙了珠江钢琴对西方技术的感悟力。童志成接手公司后一年,把推动出口定为珠江钢琴的主要战略目标,技术精进和出口压力前所未有地合为一体。为此,童陆续从国外邀请了一大批诸如芬拿、托马、康倍尔等欧美顶级设计大师,对西方经验的感悟力逐渐提升为以注重高质量为核心的技术主义。
这并非是一项轻易能够坚持的举动,这些专家们的花销平均每人每天在2万人民币以上,而在当时的中国,年收入1万元已被认为悬在平均值以上。
“我们当时是勒紧了裤带干,”童回忆说。
不仅是人均花销,专家们的建议更是昂贵之极。他们希望珠江钢琴能够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设备,以改进产品设计和提高生产率。于是,产自德国、日本,韩国,意大利和美国的设备逐渐辐射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在珠江钢琴的员工和管理者看来,质量、技术的提升是无止尽的。
2000年,珠江钢琴成立了广东省珠江钢琴重点技术中心和重点工程研发中心,这是中国乐器行业第一个技术研发中心。
【Pearl,Pearl】
如果说珠江钢琴的国际化路径有什么独特之处的话,那应该是长期的技术储备和短打式品牌战略的结合。在1999年珠江钢琴美国有限公司正式运营以前,珠江一直不急于打出“PearlPiano”的Logo。
童志成一直坚定地认为,钢琴源自于西方,只有在那里获得成功才是对钢琴质量的真正证明。但他同时也清楚,过硬的质量是打入海外市场必要但非充分因素。因此,肇始于1999年的海外品牌战略经过了精密的多元化部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