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平时建立“信任银行”。
“多做些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以赢得社会和公众的认可。要把‘商业道德’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贯穿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从而不至于把企业的‘产品危机’演变成‘道德危机’,彻底丧失公众的信任和信心。”赵军说。
11.改变观念。
“意识要变,要看到市场环境和媒体环境的变化,在心态上要理性、客观。有些企业在出现危机以后,动辄封杀广告,其实这是不理性、不成熟的行为,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赵文权说。
12.不要等待危机的带来。
“平时要跟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不能等到危机出现时才去找媒体。”赵文权说。
13.从全球角度考虑危机的影响。
14.员工、合作伙伴和政府主管部门都很重要。
“危机发生后,要主动与主管单位沟通,告诉他们媒体的报道可能是失实的,而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否则,主管单位只知道媒体上所说的话。合作伙伴和公司员工都很重要,要主动跟他们讲清真相。他们会把真相告诉更多的家庭和朋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都会成为重要的发言人。”刘希平说。
15.没有必要为一两篇报道汗颜。
“一两篇独立报道,如果没有引起后续报道,其实对公司的品牌并没有太大影响。公司不必要引起惊慌。”刘希平说。
·【专题推荐】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专题推荐】家族企业:敢问路在何方?
·去【管理论坛】看看,与大家一起交流观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