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做什么跟说什么同样重要。
“如果你什么事情都不做,什么话都不说,这表明你并不在乎。如果你做了一些事情,说了一些话,至少表明你已经着手建立相互的理解。即使你还不知道事情的原因,你也要让人们知道,你正在积极地寻找事情的真相。”柯颖德说。
3.迅速开始沟通。
“危机其实跟两样东西最为相关,一是揣测(Speculation),一是事实(Facts)。永远不要猜测,只说事实。当人们不知道事实的时候,他们会紧张,他们会揣测。因此危机发生以后,必须迅速开山沟通。如果动作迟缓,人们就有了去揣测的时间。”柯颖德说。
4.要诚实。
“危机处理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诚实。你犯了一个错误,那你就道歉;人家误解你了,那你就澄清。”白石桦说。
5.让第三方说话。
“当危机发生时,应该主动由第三方去谈相关问题。第三方包括有行业专家、顾问、科学家等非利益相关者,在发生问题时,他们可以比较冷静、客观、公正地作评论。”魏恺说。
6.指定公司发言人。
“在危机发生时,对公司的对外发言人和主要人员做培训,目的是让他们确切了解事情的真相。一定要统一口径,最忌讳的是发言人说的不一致。”刘希平说。
7.做好预见性判断。
“根据公司所在行业的特点,分析最可能出现危机的是什么地方,并做好应对准备。”董玉国说。
8.制定危机应对策略。
“危机来临时,最核心、最重要的是制定应对策略。这个策略必须非常明晰,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不同的阶段,要对策略进行调整和修正。”赵文权说。
9.不要恐慌。
“为什么公司愿意花那么多钱去请公关公司处理危机呢?就是以为‘旁观者清’,公关公司有时候还可以做一个替罪羊的角色。在公司上下一片慌乱的时候,公关顾问会非常冷静。”白石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