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老总权威诊断 为跨国公司危机号脉

   2023-04-12 互联网4130


  另外,赵文权指出,跨国公司似乎还不太适应媒体的变化。“中国媒体在发生剧变。过去的媒体比较好打交道,比如说如果企业是媒体的大客户,那就肯定没有问题。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很多新兴媒体跟传统的媒体有着截然不同的报道方式,这些媒体在不遗余力地追逐新闻价值。”他说,“相对于媒体的快速发展,不少大企业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因而难以适应新锐媒体的风格。”

  跨国公司备受媒体关注,一个少不了的原因是“树大招风”。“全球行业前几名的企业,最容易受媒体的关注,因为他们有被挑战的价值。”赵文权举苏丹红的例子说,挑战麦当劳和肯德基,肯定要比普通快餐店更能引起公众的关注。

  在华跨国公司在理解中国文化时,也会遇到一些阻碍。“很多跨国公司的中国区一把手都是外国人,他们不懂中文,无法看懂中文报纸,不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从而很难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有好几个案例都是因为跨国公司不了解中国国情而产生的。”白石桦说,这种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会导致下属跟上司沟通过程中的信息代沟,当危机发生时,很容易影响到一把手对事实真相的判断。

  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也被认为是导致跨国公司屡屡触礁的原因。柯颖德说,国内公司和跨国公司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危机事件可能就是由恶性竞争行为导致的。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媒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显露了不成熟的一面。例如,在编译转载外国媒体报道时,就存在时间上的滞后。

  专业人士分析认为,国内媒体在时效性方面,还远远落后于国外媒体。“如果是旧闻,在外国是肯定不报道的。”刘希平说,“近来出的很多危机本来是没有的,甚至说是‘庸人自扰’。比如说SKII的事件,在美国、新加坡也有报道,但在调查清楚以后,很快就没有了。但是国内还在大幅地报道。”

  “网络转载的滞后,可能会使某个已经结束的危机问题,还被转载出来当成新闻。这就造成了信息传播的混乱。”董玉国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