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老总权威诊断 为跨国公司危机号脉

   2023-04-12 互联网4130


  至此,持续近两个星期的高露洁牙膏风波,宣布告一段落。但是,关于跨国公司为何在近两三年频频在华触礁的讨论,却依然保持着高挺的点击率。

  传媒“扒粪”?现在进行绝对的消息封锁已不可能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公关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些公关资深人士称,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全球化,消费者权利意识的加强以及中国媒体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对在华跨国公司的公关实践带来重大挑战。

  “以前中国是相对封闭的,媒体消息来源比较单一。但现在不一样了,不管在世界哪一个国家出现问题,中国都有可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凯旋先驱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北京总经理魏恺(新西兰籍)对《英才》说。同样,伟达公关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赵军认为,跨国公司发生在中国的事件,也会对其在世界其他角落的市场产生影响。

  “伴随网络无国界而来的,是新闻无国界。”万博宣伟公关顾问公司总经理刘希平说。

  在传统媒体时代,一个事件发生以后,报纸报道大概需要一天,杂志至少需要一周,电视虽然快,但可能也需要半天到一天。“现在,互联网起到了加速器的作用。”蓝色光标公共关系机构首席执行官赵文权说。

  所以,“原来完全靠关系的中国公关,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在中国进行危机处理,要么通过行政行为,要么通过个人关系,进行消息封锁。”易为公关公司总经理白石桦(瑞典籍)说,现在进行绝对的消息封锁已经不可能。

  就在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竞相追逐的风水宝地之时,在公关方面,“以前发生问题,都是公司先知道,现在很多时候公司都是后知道的。”凯旋先驱公共关系顾问公司北京副总裁董玉国说。“其实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本土公司,发生危机的概率几乎是一样的。”

  但是,为什么跨国公司的危机事件更受关注?奥美公关公司中国区总裁柯颖德(美籍)表示:“原因之一是因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越来越成熟,与本土产品相比,他们希望能够从全球品牌上得到更多的收益。”因此,一旦这些品牌没有达到期望值,他们就会感觉到不满意并采取行动,比如说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又或者向媒体“爆猛料”。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