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乔赢
那是一曲悲歌。
“中式快餐业领头羊”王冠的加冕让乔赢头脑发热。他以为自己真的就是那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无所不能的快餐王国至尊霸主。他雄心勃勃地放出豪言:“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
1996年,乔赢选择了一家承诺3个月内筹资2000万元,但不求控股的房地产公司作为投资合作伙伴。在得到180万元预付金后,乔赢很快在海南、天津等地选定10个分店,将一年来的300余万元利润投了进去。然而,3个月的期限到了,房地产公司承诺的2000万元资金却不见踪影。没有后续资金,各地分店处于停顿状态,要钱电话一个接一个打来,郑州、北京两家直营店赚来的钱和好不容易从银行贷出的100万元填进窟窿,泡都没冒一下就被吸了进去。
焦头烂额之际,有高层提出一套卧薪尝胆的方案:收缩战线,放弃半截子工程;避开新闻界,闭门练兵一年。然而,仍然沉浸于当中式快餐领袖美妙感觉中的乔赢却一门心思只想做大,拒绝收缩战线。为了“红高粱已不是简单的经济现象,它标志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这个虚名,他固执地认为只有全线出击,才能形成“红高粱”席卷全国之势。
为此,他将自称能帮他渡过难关的弓建军委以副总经理之职,弓建军的锦囊妙计就是一条——集资。最后以乔赢为首的红高粱首脑研究采纳了“高息集资,解决资金危急,挽救民族品牌”的良策。红高粱开始以月息2.5%,年息30%的利率吸收资金。在高息诱惑之下,集资对象突破公司内部员工,扩散到社会各界。
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的注入,为乔赢筑起了一道强大的经济后盾。拖了10个月、损失1000余万元的10个“红高粱”分店终于开业。乔赢重新找回当初风光无限的感觉,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四处考察市场,并气势磅礴地宣称:“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到2000年,要在全世界开2万家连锁店,70%在国内、30%在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