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舫:把你的灵魂接到我的线路上

   2023-07-11 互联网2880

  商业社会

  90年代末,郝舫开始赶上好生活。互联网来了,他成了第一代网民。“当时只有中科院和清华有网络。我那时开始写《灿烂涅槃》。yahoo,google都没有,在AltaVista上一敲,涅槃乐队有400多个网址。把我乐坏了。”

  互联网特别适合他的工作习惯。在图书馆,他善于在文献引用中跟踪思想的脉络,在超链接中更是如鱼得水。

  凭借无与伦比的音乐视野,郝舫成了MTV中国网站的艺术总监。“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互联网的工作经历是最有趣的。每天像吃了鸦片似的,生活在很夸张的气氛里。天天在聊天室里泡着就算工作,天下哪有这样好的事儿!后来我说Internet不垮,天理难容。每天花钱不挣钱,怎么可能?”

  经济上的宽裕逐渐改变了他的写作态度。“现在写书是副业,文章也写得很少。我回到最初了,写作是享受。有话要说,想写才写。为了一顿饭东奔西跑的年纪,我已经过了。写作变成极其业余、很纯粹的事情。图个好玩,有快感就干。非要靠爱好赚钱,那真不舒服。”

  尽管写作成了副业,但大学时养成的文化恶习依然未变。每到一个陌生城市,即便是拉斯维加斯,他也会查黄页、找书店和唱片店。他对生活的奢侈化要求也只限于一堆数字设备、高级音响,还有书和碟。房子的装修布局是老婆一手操办的,他所拥有的是三排大书架,一排书,一排CD,一排DVD、游戏软件和录影带。

  最近几年,郝舫的作品包括《比零还少——探访欧美先锋音乐的异端禁地》,目的是让人知道摇滚乐原来如此多姿多彩,不光是泄愤的手段;《上车走人》译自亨利·罗林斯的传记《与“黑旗”在路上》,罗林斯是硬核朋克乐队“黑旗”的主唱。据说这本书是让不愿意吃苦的中国摇滚人看的。今年他与人合译了《请宰了我——一部叛逆文化的口述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