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郝舫提笔书写摇滚文化,已是1993年。90年代初,摇滚乐资源少得可怜,更别提有关的书籍了。于是,郝舫苦心孤诣写成的《伤花怒放——摇滚的被缚与抗争》成了中国摇滚乐的圣经、必读书和敲门砖,甚至被《城市画报》列为“70年代人的必读书”。“伤花”、“被缚”、“抗争”成了吸引一代离经叛道的年轻人竞相购阅的主要因素。
不过,在作者心中,《伤花怒放》其实有着别样的写作初衷。在书的每一章,大多是先讲摇滚史,后有大段哲学阐述。饥渴的年轻人把目光投向摇滚乐手的逸闻佚事,但在郝舫,他却试图以摇滚的抗争历史,了结自己对理想时代的回顾与困惑。
从1980年上大学一直到1990年研究生毕业,整个八十年代他全部在学校里度过。“我想追问的是,一个看起来非常繁盛的、精神追求的运动,为什么以悲剧收场。”《伤花怒放》仿佛憋了一口气,它为郝舫90年代初的苦闷思考提供了一个出口。
精神导师
在一次访谈中,郝舫认为,“写作无非两种,一种是想自我表达,一种是想跟别人交流,我呢,作为第三种,我是想知道是什么东西把我塑造成现在这个样子。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大学毕业以后,我可以走另一条路,也可以不把所有的钱花在这些塑料片上。”
1992年,郝舫曾写过一个小册子《将你的灵魂接到我的线路上——大众文化中的流行音乐》,在书中他预言了涅槃乐队主唱柯特·科本的自杀。科本也成了他的第三部书的主角,《灿烂涅槃——柯特·科本的一生》。
“这书着力太多,太费脑筋。但我敢说,即便你把美国人写的关于涅槃的书都拿来,我的书依然无法取代。我的出发点是他的作品,从作品里挖掘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