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傅成玉 优尼科收购案反思

   2023-06-15 互联网3120

 

  2 185亿美元买值不值?

  “外界说我比雪佛龙给的多,管他给多少,关键是我能得到多少。”

  《中国企业家》:我们回到外界关心的具体问题,人们最大的一个不解:中海油为什么要出185亿美元的价格?这个价格是不是太高了?是不是显得不够理智?

  傅成玉:中海油在市场上的记录和形象都是以为股东带来高回报为标志的。不要说中海油,任何企业去做并购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这个。不是像外界说的,由于中国政府需要能源,中国的国企就可以不惜代价去做。我想做这种判断的人,就是太简单的人,而且落入了别人的圈套。为什么?政府需要能源也要讲经济代价,如果我花很多钱,花不该花的钱去买那些储量、产量,还不如到市场上买,因为现在市场是开放的。这是非常简单的事实。

  那么,为什么大家认为中海油的收购好像不是什么划算的好事?我想直接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中第一次出这么高价——185亿美金,去买一个外国企业。长江三峡目前的累计投资都没这么多,可长江三峡经过了多少年论证?全国人民共同建设。所以大家对中海油报出这样一个数字感到震惊。

  第二,双方的差价都已经暴露在那儿了,人家(指雪佛龙)出170亿美元,你(指中海油)花185亿美元,你这不是“冤大头”吗?这是两个最直接的原因。

  还有一个是思维方式上的局限。中国做买卖有两类思维方式,一类老看人家赚多少钱,老想从对方那里抠出来一点。另一类是先看自己赚多少,只要我赚够了,你赚多少都跟我没关系。在这件事上我们是第二类思维。我报多少价首先看它值多少,我能得多少,再考虑出什么价。虽然我出的价比雪佛龙高,多15亿美元,达185亿美元,最后可能是190亿美元(加上收购成功后要付给雪佛龙的分手费),但是我拿回来的价值远远超过200亿美元。怎么样看优尼科公司的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