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宏一的插座销售额已经达到了1.5亿,沈国强马不停蹄在当时欧共体的11个国家注册了商标,他说是被宏一的成长速度逼得,因为当时有人专门抢注那些快速成长企业的商标,然后收取使用费。
果然,1999年真的有一家专门抢注商标的香港公司盯上了宏一,当然是无功而返。就在这一年,沈国强铁了心要在产品上贴自己的商标,打响宏一的品牌。
通过创自主品牌,沈国强慢慢适应了欧洲人的市场游戏规则。
和欧洲经销商谈生意,通常每年只谈一次价,如果中间有变化,必须有相当充分的理由。而且按照对方的逻辑,质量意识是企业本身应该具备的,所以经销商并不了解,也不关心产品质量问题。这逼得沈国强在两方面必须“先下手为强”,首先要预测到未来一年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因为抵御风险所增加的成本,然后把成本折进去;再者,最重要的质量关就在出厂之前,不能对欧洲任何轻描淡写的质量标准掉以轻心。
价格向来是“中国制造”的重要优势,但在2004年,由宏一牵头,慈溪市全行业出口欧洲的电源开关统一行动,连续两次提价累计涨幅近30%。欧洲客户自然反映强烈,沈国强拿出伦敦金属交易所铜价走势曲线图给客户看,并详细地与客户算了一笔企业的利润账。“在成本骤增的情况下,不能帮助消化一定压力的客户肯定不是优质客户”沈国强说,“当然,我们是大供货商,说话才有权威。如果他们不愿意承担由原材料上涨导致的压力,另找供货商,可能比现在还要增加15%的成本。”根据沈国强计算,由于汇率变动、应用环保材料增加成本等因素。2006年增加成本平均在13%左右,因此届时仍将涨价13%,不再分批提价,一次算清,这个数字已经得到了销售商的认可。
提价过程中沈国强尽管慎重,却软硬兼施,涉及质量标准时就丝毫不敢打折扣,摆满他办公室的2400张认证总会给参观者留下深刻印象。
轻视欧盟的规则有什么后果?“可能就会倾家荡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