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沈国强最得意的动作是对人民币升值的判断。
因为进出口结算都使用美元,他对人民币升值的传闻始终保持高度敏感。2003年底,宏一开始进行少量的汇率锁定尝试,2004年人民币没有升值,算下来亏了一点钱。年底的时候经过评估,2005年宏一计划销售额达8000万美金,其中3000万做进料加工,用美金挣美金,可以规避风险。如果人民币升值5%的话,剩下的5000万美金就要损失1400万人民币。如果用5000万美金提前锁定汇率,而人民币在2005年仍未升值,宏一将损失400万左右的人民币。
400万人民币宏一还是可以承受的,于是沈国强抛出5000万美金,把全年汇率锁定在平均1美元兑8.18元人民币。
2005年前几个月,人民币没有升值,而且近期远期汇率的报价都低于现兑换汇率,宏一锁定汇率的交易亏了。那段时间,开会的时候许多同行见了沈国强都笑眯眯的,拍拍他的肩膀说:“老沈啊,你今年要吃亏喽,走得太快啦。”沈国强嘿嘿一笑。
然而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从晚7点开始人民币升值,当日从晚7点到7点30分,沈国强接了近40个电话,“老沈啊,你本事大得很呀。”沈国强还是嘿嘿一笑。
无论做套期保值还是做汇率锁定,沈国强始终把握“控制风险第一”的原则,没有计划从中获取多少利润。“做企业是长途越野赛,抢跑不是为了快,而是为了稳,翻越障碍时可以更从容一些。”2006年,他计划把汇率锁定在1美元兑7.8元人民币,铜价套期保值定在33000元/吨,“应该能把风险抗掉,比别人日子好过一点。”
逼出来的抢跑意识
1994年,沈国强在和朋友吃饭时,无意中接过了一单对方不愿意做的欧式插座生意,之后成立宏一电子有限公司,从此逐渐抛掉了已经做了11年的电视天线制造。
最初宏一替东欧厂家做贴牌,1996年沈国强去香港开展会,宏一的展台前经销商排起了长队,沈国强说自己“当时就动了动‘坏’脑筋,进入欧洲市场的插座,如果打自己品牌的话要比现在便宜5%,可以割下很多市场分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