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说:“在厂商合作、市场推广方面,苏宁有自己的特色。苏宁在资金投入、品牌建设等方面帮扶供应商,我们之间是一种管理对接而非简单的买卖关系。经销商与供应商之间供应托管、成立合资公司等,都是苏宁的首创。”
或许正是这种“共融共生”的营销理念让张近东获得了业界的拥护。苏宁上市当天,春兰集团CEO陶建幸、美的集团CEO何享健等家电制造业巨头全部到场助阵,充分显示出苏宁的影响力。
扼住市场的咽喉
在福布斯2004中国大陆富豪榜上,国美电器掌门人黄光裕以13亿美元的身价高居第二。对此,张近东表示“由衷的高兴”。
“这表明社会对商业企业的价值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以前大家总是认为卖电器不赚钱,质疑企业的钱从哪里来,黄光裕的上榜平息了争论,说明行业的发展前景得到了公众的肯定。同行的进步也是苏宁的进步,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是利益共同体,所以我希望国美发展得好。”
张近东说:“谁掌握了零售渠道,谁就扼住了市场的咽喉。”
传统观念认为,商业企业的利润不高。其实这主要是指传统的以招租形式经营的商业企业。专业连锁却是个新业态,诞生了许多赢利能力和品牌价值都很高的企业,如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等。与传统的百货商店相比,连锁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品牌选择和更专业的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统购分销降低成本,形成价格优势,是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像苏宁、国美等家电零售巨头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直接向生产商订制商品,还能在最终定价权上对制造商构成威胁,因此被业界封为“价格屠夫”和“价格杀手”。不仅如此,苏宁更以现金控股注资的方式直接介入生产领域,与熊猫电子、三洋、飞歌等企业都有合作。
苏宁电器集团副总裁孙为民说:“从市场角度看,从生产到消费有个完整的行业配套和供应链体系。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家越来越关注下游,供大于求的状况越明显,整机生产商、批发商就越依赖于零售商。竞争最激烈的不再是采购环节而是销售环节,因为家电的价格不断下降,积压、滞销有巨大的风险,所以整个供应链都要争取终端。终端的效率直接决定了制造商的效益,这就是所谓的‘终端为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