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近东:打造家电连锁第一品牌

   2023-05-12 互联网3800


  这是中国商界罕见的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格局下爆发的价格大战。张近东对此并不愿多谈,他说:“今天看来应该感谢这个机会,否则苏宁或许还不会脱颖而出。”

  当时苏宁被称为“联合舰队中的小舢板”。在以百货公司为主的零售业态下,苏宁实际上代表了新的经营业态,撼动了传统的营销方式和利益格局。八大商场本想联手“教训”一下苏宁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字辈”,却碰上了遇强更强的张近东。苏宁当年实现销售3亿元,比上年增长182%,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空调经销商,并保持至今长达11年之久。这就是被新闻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苏宁现象”,并被作为市场营销的经典案例收入高校营销教材。

  张近东说:“八大商场表面上看是输在价格上,但他们并未意识到,苏宁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从1991年起,苏宁率先向供应商渗透商业资本,首创了“销售淡季经销商向生产商注资”这一逆向运作方式,与当时两大空调供应商建立了全新的厂商购销模式,从而确保了能在旺季获得稳定货源和优惠价格。

  价格竞争的背后其实是资源的竞争。从销售第一台空调起,苏宁的货源就直接来自生产商而非批发商。张近东的经营理念和个人信用得到了很多厂商的认可。在这嘲空调大战”中,当时的主流空调品牌华宝、三洋等都站在苏宁一边,这是张近东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役成名天下知。苏宁开始了快速扩张之路,建立了辐射全国的批发网络4000多家,1996年企业经营规模发展到15亿元。

  连锁业的“苏宁标准”

  在一片繁荣景象里,张近东却决定将企业未来的经营战略从批发模式转向“以零售为核心”。到1999年,几经摸索的苏宁最终“舍批发专零售”,放弃经营多年的二、三级市场,加强自营零售终端建设,走上了直营连锁之路。

  导致苏宁这么做的最直接原因是下线客户的减少。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缩短产销距离,上游生产商绕过批发商,建设自己的零售终端,自行控制管理。1997年,春兰宣布投资10亿元,建设3000家星威连锁店,其目的就是削减大户,夺得终端市场控制权。美的空调也在1999年底的全国经销商大会上提出“精耕细作”口号,再次打压经销大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