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想那些往事时说:“八年下放,吃了不少苦,也得益不浅。人变得坚强了,对社会对人也有更多了解,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是那么的单纯了。这些,使我懂得了许许多多深奥的道理,使我学到了顺境中学不到的知识。”
然后他调到北京参加电力系统研究工作。
文革期间,荣氏家族受到残酷的迫害,红卫兵搜查了他们的住所,砸毁古董家具瓷器等收藏器,没收家产,鞭打荣毅仁夫妇。荣毅仁“被逼成为‘无产者’,充当一年看门人。”
荣智健大学毕业后不久与任顺弥结婚,长子荣明结在他“下放”四川时出世。调返北京的第二年女儿荣明方出生,老三荣明棣1983年生于香港。
荣智健表示,他的子女应该是“信”字辈的,但文革期间,他觉得明白事理、明辨是非,比“信”更重要,文革对他的影响,可谓至深,所以都以“明”字起名。
1976年“四人帮”垮台,邓小平恢复了工作,政治气候不久稍趋宽松,在大陆的荣家,才得到一些关怀。
即使是生于荣华世家,没有宏大志向也难成气候。荣智健决不坐享其成,他要做出震惊世人的伟业,让荣氏家族焕发青春,更上一层楼。
1978年,荣智健的两个堂弟荣智鑫、荣智谦在香港经营电子生意,他就拿着“单程探亲”的签证,南下香港去闯世界。
荣智健的父亲在香港还剩下一些资产,大都是纺织股份,如南洋纱厂、九龙纱厂等,股息近三十年没有动用过,如此日积月累的资本也相当雄厚。
荣智健首先凭那笔本钱,和两堂弟开办电子厂,初时产品是电容器、电子表等,后来转而生产集成电器和电脑随机存储器。荣智健所占股本也由初时的三分之一,后渐增为60%。
对搞过电力工程的人来说,电子厂的生产程度并不复杂,他发觉困难在于市场的开拓和财务的安排,除此之外,还有人际关系。但他知难而进,任电子厂总经理,由于他洞悉国内本行业的市场行情,产品都卖得出去,利润都投资在研究发展上,公司的资本不断增加,前景是十分可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