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父子的创富之路

   2023-05-12 互联网3390


  在文革中,荣毅仁身处逆境,周恩来总理给予了他无限的关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荣毅仁开始了新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传奇人生

  1979年10月,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在北京诞生了一个新型企业——中国中际信托投资公司。根据《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章程》及有关补充规定,该公司经营的业务范围主要是:

  (1)吸收国外和港澳地区的信扎存款、信托投资和商业信货。

  (2)在国外发行债券、股票。

  (3)利用外资在同内组办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

  (4)接受国内用户委托,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5)在国外投资或与外商合作办企业,开拓海外资源。

  (6)发展租赁业务,引进技术设备,促进我国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7)经营房地产业务。

  (8)提供经济、法律、技术等咨询服务。

  荣毅仁没有辜负历史的重托,这位20世纪3年年代即投身民族工业的“荣老板”,独树一帜,创业伊始即大刀阔斧地开辟出一令当时许多人费解的创业之路,公司成立第一年,就接待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人达4千多人次,国内前来洽谈业务的也有3千多人次,在引进外资、技术、设备方面闯出一条新路来。

  首先是发行海外债券。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22项重点工程中的大项目——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中国急需化纤产品,此项目下马损失难以预料,纺织部找到中信公司寻求帮助,中信公司经慎重研究,提出了向海外发行债券的办法。1981年2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这次集资创举被称为“仪征模式”。今天各种企业债券,国库券纷纷上市,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而当时中信的这一举动,一度引起过争议,习惯于“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封闭式思维的人们,对此确实难以理解,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的人,也不赞同债券利率高于一般政府贷款和进出口贷款,说中信干了一件赔钱买卖。但事实终究胜于雄辨,现在江南仪征化纤厂以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之一的突出效益,证明了中信的选择是正确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