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父子的创富之路

   2023-05-12 互联网3390


  对荣家,对荣智健,1949年是分水岭,是他们走向新生活的开始。

  那时候,荣家上海大宅环境幽静如画,大厅典雅古朴,室内有红木家具和瓷器、古玩、盆景,当中高悬李可染的《江南渔村图》。

  后来荣智健追忆青少年往事时说:“我们在上海的大房子是私产,家里有许多个佣人和中、西菜厨师。家人出入常有专车送。”

  他十多岁时第一次开汽车,那是辆红色皮座的开篷英国跑车。

  在国外的荣家亲戚都说,荣智健一家当时在上海的生活不比他们差,也许还好一点。荣有境况的突变,是在荣智健上大学之后。

  1959年,荣智健在南洋模范中学毕业,适值父亲从上海副市长任上奉调进北京,任中央人民政府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顾问。

  荣智健考入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但大学第一年他几乎没有上过课。

  “当时我是职业棒球手,先后代表上海队和天津队参加了两次全国比赛,棒球生涯使我受到了磨练。”他说。>>2005年中国富豪强势榜发布荣智健三连冠

  虽然荣氏的私人企业已全部公私合营,但即使是动荡的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荣家也非同一般,荣智健念大学初期,生活也显然优越于其他同学。“在天津大学的时候,生活比在家里时候要艰苦、严格得多,可是我却有条件请大伙儿吃饭,上学校小食堂吃顿排骨,虽然贵一点,只要有钱,还是可以吃得到。因此,我在同学们的眼中显然是一个明珠。”荣智健回忆大学生活时说。

  学校生涯结束后,他孤身到吉林省长白山区一个水电站实习。不久,文革爆发。“我觉得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大革命。文革前我可以说是没有吃过什么苦。”

  1966到1973年间,荣智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一个水电站,接受“劳动教育”。

  那段日子,几乎什么粗活都干,抬路轨、搬大石、背烧焊用的氧气瓶上山下山、高空安装高压电缆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