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毅仁父子的创富之路

   2023-05-12 互联网3390


  1992年12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在中信迎新招待会上说:“中信‘八五’期间总资产要达600亿元,‘九五’期间达1200亿元。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年以来,中信公司的业务有了新的发展,不久前,中信与浙江、宁波签订协议,共同开发宁波大榭岛,准备将这个30平方公里的岛屿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深水港和出口加工区。中信香港集团大举投资上海的电力、运输、市政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信的外贸、金融、咨询服务等也取得稳步发展。”

  中信公司冲破当时计划体制的束缚,率先向国外发行债券,开展国际经济咨询、国际租赁、房地产商品化,在与人合资购买外国卫星并争取到中国发射,收购香港银行和公用事业的股权等方面也都敢为人先,在当时的确是很不容易的。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荣毅仁被选为国家副主席。荣毅仁说:“无论是国家制度上,还是国家惯例上,我都不适宜在中信的工作了。”他把“中信”的指挥棒交给了他的助手魏鸣一和王军。

  荣智健成功秘诀得益于家族传承和世交帮衬

  荣毅仁领导的“中信”既给我国改革开放开了一个窗口,也给其儿子荣智健继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荣智健的未来之路是在他儿时铺就的,但他相信在后来的逆境中才真正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1978年夏,荣智健36岁,留下妻儿,持通行证,自己南下香港,努力学讲粤语,1985年即成香港居民。同年,中国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在港成立。

  “对于个人来说,我是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荣智健曾多次这样说。

  然而他承认,如果不受父亲身世的影响,假如没有中国的背景,或缺乏他人的援助,他在香港不会取得辉煌的成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