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的创富历程

   2023-02-10 互联网5180


  执着:曲折的造车梦

  1994年,当吉利踏板式摩托车还如火如荼之时,李书福做出更惊人的决策:造汽车。当他向当地计经委领导表达这个念头时,立刻受到警告:国务院24号令明确指出不再批准轿车项目。这对李书福无异于当头一棒:“门”进不去,一切都是白搭。但是他很执着,一定要圆造车梦。

  吉利找到的突破口是在1997年收购了四川德阳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工厂。本来异地生产也是不允许的,但吉利后来还是设法克服了这个限制。这一年,吉利的汽车项目获得批准;1998年,吉利在台州的临海市建成第一个轿车生产基地。

  与吉利集团的企业文化一脉相承,吉利汽车在起步阶段雄心很大,最初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的奔驰\"。在吉利内部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当初李书福买了两辆奔驰轿车,通过分拆仿制了自己的样车。为了降低成本,吉利造出的第一辆\"奔驰\"是顶板采用玻璃钢的一辆\"汽车\"。但这个尝试被泼了一瓢凉水:当这辆样车被送到有关部门展示时,对方告知,这样的汽车是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从天上回到地上,李书福决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先走低档路线,\"为中国老百姓造买得起的好车\"。

  吉利第一款投入批量生产并面世的车型是模仿夏利(包括车身和底盘)的\"豪情\"两厢轿车,采用天津丰田发动机公司为夏利配套的四缸发动机。当吉利今天已成为在市场上拥有好几个不同车型的高速成长企业时,我们很难不去问吉利第一款车的设计师是谁。回答很简单:钣金工!实际上,由于\"豪情\"样车是手工敲出来的,所以它的图纸是在投入批量生产好几年之后才被后来加入吉利的专业技术人员补齐的。说来也怪,虽然不符合规范的设计程序,生产出来的车毕竟通过了国家强制性安全检查。

  实际上,李书福造汽车并非单枪匹马,而是得到一大批当初追随李书福干摩托车的配套民营企业的支持。吉利在进入汽车工业时,为吉利摩托车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继续跟进。这些企业不仅投入资本,同时以分工合作、分头攻关的形式为吉利汽车生产主要的零配件,不仅帮助吉利生产出汽车来,同时还成为吉利汽车低成本的重要源泉。在这个过程中,吉利集团逐渐通过与配套商建合资企业的方式来掌握零部件的供应。事实上,台州近几年来已经发展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汽车零部件工业,而台州产的零部件的价格只是进口产品价格的1/3至1/2。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