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时移世易,“贵族”还是贵族吗?不,真正的所谓蓝色血液早已经在资本市场上悄悄换掉了。高盛的最后上市,意味着华尔街最古老的一个合伙人体制终结了,也意味着今天坐在CEO和董事位置上的投资银行家们,实质上不过是职业经理人和股票持有者。
华尔街的金科玉律“Businessisbusiness”有了新的含义,无论高盛这样的古老投行再怎么推崇企业文化,终究不能要求他们像那些把一生镌刻在招牌上的人们那样忠诚。所以,当“高盛超级毕业生”走向政界谋求更大的人生成就之时,很难说到底是华尔街又把手伸进政府,还是政府选择了一个更容易控制华尔街的办法。
鲍尔森能做什么?
鲍尔森的任命甫一公布,媒体马上翻箱倒柜找出他的各种信息———好在这倒不困难。现在我们知道他是华尔街年薪最高的人并且拥有数亿股票,知道他是基督教科学派信徒,热爱环保和健怡可乐,尤其高兴地知道他来过中国不下70次,十分看好中国经济的前景。我们还想知道鲍尔森能更好地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发挥作用吗?鲍尔森能缓解赤字压力吗?鲍尔森能拯救美元疲软吗?
有人从鲍尔森的前任们身上总结出了规律,来自华尔街的财长通常会力挺一个强势美元,来自实业界的则相反。但是也要看到,这些财长还都面临减税和削减赤字的双重压力,从1920年代的梅隆,到里根时代的里甘、克林顿时代的鲁宾,莫不如此。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好不难煞人。
梅隆和鲁宾比较幸运,前者有繁荣留下的足够盈余积累去填补赤字,后者在互联网带来的新经济增长推动下,顶住压力推行长期平衡财政,也曾成功使财政“扭亏为盈”。最具有可比性的就是里根时代了,不仅减税的思路相同,布什庞大的反恐计划支出,也很容易令人联想到“星球大战”计划,赤字政策的后遗症,一直影响到1990年代的国债支付危机。不过,“星球大战”好歹拖住了苏联、赢得了冷战;布什的反恐政策,目前除了大把花钱,还很难看出效果。在经常项目与政府开支严重赤字背景下,如果选择强势美元政策,怎样协调金融与实业界的利益、平衡政治目标与经济周期的关系,对鲍尔森这位华尔街头号毕业生将是严峻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