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中,华尔街为财政部送去了6位财长,在职时间总共加起来超过20年。其中不乏浓墨重彩留下印记的人物,比如里根时代的里甘(Regan)、克林顿时代的鲁宾,都可以成为一个特定时代经济政策的象征。
所谓金融精英神奇的影响力,一向是“美国传说”中一个古老而众说纷纭的部分。然而,如果耐心审视眩目的“高盛超级毕业生”们背后,审视百年来华尔街的权力杠杆戏剧性的摆动,相形之下,他们似乎更像一个明亮而不安的尾声。
把黄金铺上山顶的人们
金融史专家、《华尔街史》的作者查尔斯·基斯特曾说过:“华尔街历史的主题是金融与政府之间的曲折关系。”现在看来,这个主题不仅适用于历史,而且影响着今天;不仅贯穿着华尔街权力的消长兴衰,同时体现在美国政府历次经济政策的转折、体制的创新和人物的命运里。虽说至今还有不少人对此保留着“大亨勾结政客”的漫画式印象,但是事实上,在漫长的合作与博弈中,它们不断成功地改变了对方,这正是美国所以成为现在的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财政部和联储分别是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核心执行者,相对来说,后者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但美国直到1913年才有了这个正儿八经的中央银行,在此之前,华尔街是美国一切金融力量的枢纽,精确一点儿说,这个枢纽就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身为华尔街最显赫和传奇的人物,J·P·摩根虽然没担任政府公职,但位于华尔街23号的摩根银行,在联储体系成立以前,多次充当了实际上的美国中央银行角色。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各种危机中,比如《谢尔曼白银法》引起的黄金外流、1907年的挤兑恐慌,政府最后都不得不求助于摩根。据戈登的《伟大的博弈》中记录:有人冲进交易大厅,报告说看到摩根和财政部长一同走下国库台阶,正在泛滥的恐慌情绪立刻奇迹般地抑制住了。他用自己的财力和威望,一次次为解决危机提供充分的流动性,在事实上调节了货币供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