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与哗动中,总归有体会风气之先的人觉得浆过的硬领扎脖子了,于是解下领结,脱掉白手套,开始重视高贵的家族们不屑一顾的业务。他们不再花大量精力与政府要人周旋,而是面向普通投资者,将大规模的经纪业务普及开,把经纪人培训统一起来。从1950年代开始,以美林公司(MerrillLynch&Co.)为代表,连锁店式的经纪代理方式广泛地建立起来,金融经营方式走向了标准化和现代化。
华尔街在不知不觉中变化。
这个时代没有贵族
平民化消解了华尔街的神秘,但的确扩大了它的影响,从而为它赢得了新的权力。从1960年代开始,市场几起几落,但总的趋势是迅速扩张,它容纳了柜外交易的挑战、接受了电子化的洗礼、顶住了石油危机和海湾战争的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华尔街可以说是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群落,但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权力,却正一天天地慢慢被融解。
有人惊呼,最古老和著名的投资银行们正在消失。的确,反观前面提过的1940年来华尔街出身的六位财政部长:1960年代的狄龙是狄龙-瑞德家族之子(DillonRead),1970年代的西蒙供职于威登(Weeden)和所罗门兄弟(SolomnBrothers),1980年代的里甘曾任美林总裁,布莱迪出身狄龙-瑞德;1990年代后到如今,则由如日中天的高盛送来了鲁宾和鲍尔森。
对投资银行业有了解的读者,不难看出这个名单的微妙之处,基本上每个时期出掌财政部的精英,都来自于前一个阶段最成功、最富有朝气的投资银行。然而,今天这个顶级名单已经消失了两个名字———所罗门兄弟1991年在国债丑闻中大伤元气,终于在1990年代末被花旗收购;狄龙-瑞德1998年并入UBS,现在和华宝一起,是瑞银投行业务部的一部分。
威胁投资银行的不光是丑闻,还有《分业法案》以来造成的资本问题,分业经营的后果之一是投资银行虽然名声显赫,资本金却难以和商业银行相提并论——2004年高盛的市值只有420亿美元,不过是花旗集团的1/6。当分业法案废除,商业银行开始通过混业经营向全能银行发展的时候,原来的贵族们就被推上了危险的悬崖——并购这个他们玩得最纯熟,曾带来最丰厚利润的武器现在悬在了自己头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