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先红:我更适合当诸葛亮

   2023-05-12 互联网3660


  回想起孙先红四年兼职的岁月,自己帮牛总花了很多的广告费,但是自己竟然连一根烟也没有请牛总抽过,不免有些愧疚。虽然伊利是国有企业,但牛总向来都是很抠门,每次签合同价格都签的很低,但对方不赚钱他也不签,这就是蒙牛的合作伙伴需赚钱的文化吧!

  当问到“牛总最欣赏你的什么特质”时,孙先红告诉我们:“牛总更多的看中我的每一种想法都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当然我的勤奋与辛苦也是其中的原因吧。”

  “简单是一种舍弃”

  1998年到来的那一场伊利内部的风波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牛总因为与郑俊怀的冲突离开了伊利,孙先红也受到了“牵连”,被迫与牛总他们一起创办“蒙牛”。

  原来自己创业的孙先红甘愿当牛总的“参谋”,他很敬重这位比自己大四岁的老大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将军的,如果每个人都当将军,谁来当士兵”。孙先红觉得“参谋”这个角色很适合自己,就像诸葛亮,只有借助更大的平台,自己的能量才能越来越大。创业初期,牛总给了孙先红100万广告费,让他在最短的时间把“蒙牛”的知名度打出去。

  孙先红“临危受命”,自己原来是做电视广告策划的,深谙电视传播之道,他明白区区100万根本无法承担电视广告的巨额费用,他决定暂时放弃电视广告这种形式,但是哪种形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孙先红每天都在琢磨着这件事。

  1999年3月的一天,孙先红刚下飞机,他忽然发现呼和浩特市内机动车和人行道之间的广告牌很醒目,一米多高的高度正好是市民目光平视的区间,他还专门借了一辆自行车,骑在大街上,看看这些户外广告牌对于骑车人的感觉怎么样。一打听,300多块广告牌就可以覆盖整个呼市。

  孙先红的直觉告诉他,这些户外广告效果既好,成本还很低。蒙牛很快与这个户外广告商签了三个月的合同,还规定使用期结束后没有客户就不能把广告撤下来。很多广告牌一做便做了一年多的时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