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年中,在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连续上涨多年的中国楼市出现重大转折。也就在这一年,万科集团拿出100万元与国家建设部合作,组织专家对珠三角地区城市中低收入人群住房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令王石心情沉重,也促使他将一项酝酿已久的工作正式提上了公司议事日程——为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建造住房。
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要为他们修建住房,万科首先想到的是寻找原型。广东一带最早的移民是客家人,目前保存完整的传统客家住宅,是位于福建省永定县的客家土楼。2005年王石跟着几个专家在福建的大山里跑了一个多星期,考察的结果让他大为振奋。
福建永定的客家土楼,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尤以奇特的圆形土楼最富于客家传统色彩。土楼有两三圈,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居于土楼中央的祠堂,是楼内上百住户祭祖和婚丧嫁娶的公共场所,里面还有水井、浴室、磨房等设施,活脱脱一座今天的大集体宿舍。
土楼底层墙厚1.5米,除了具有防卫御敌的作用,还具有防震、防火、防盗以及通风采光的特点。土墙厚度大,还能起到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的作用。客家人的智慧,土楼格局的恢弘,让考察人员肃然起敬。
住在土楼的客家人与住在集体宿舍的新移民在属性上已有不同,前者是血缘性,后者是地域性。除了祠堂祭祖,不同时代的移民在居住诉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移民在新的居住地落脚之初,往往受到当地人的排斥,出于自助和安全考虑,他们往往愿意结邻而居。圆形土楼就是这样一种结构紧密、土地高度集约的合理居住方式。
“圆形建筑有一个问题,它要求地块一定是四方形,如果占地面积过大,在城市里这样的地块很难拿到。我们想到一个办法,把圆形土楼进行解构,‘拆’成半圆、1/4圆,而且每段弧形都可以标准化。这种建筑形式在理念上绝对是中国的,在建筑手段上又是现代的。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把一些地块的边角料充分利用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