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之后,顾雏军果真正式向高等法院递交了诉状,以个人名义指控郎咸平对其构成了“诽谤罪”。郎咸平很会维持媒体关系,无论媒体大小与否,知名度如何,只要提出采访要求,郎咸平只要有时间就会积极配合,而且记者写的文章,郎咸平从来不会要求审阅。郎咸平在记者圈子里的人缘极好,而掌控了媒体也就掌控了舆论导向。顾雏军状告郎咸平之后,媒体几乎一边倒,由此引发出关于国企产权改革大讨论。
顾雏军告郎咸平的官司还是要打,富贵险中求,成名成腕也要付出一定代价。好在只有一个顾雏军起诉,郎咸平卖掉自己的奔驰就可以暂时应对了,郎咸平已经不再愁钱的问题,就像郎咸平对《人力资本》所说的那样:“我现在的现金流比中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要好。”
第五把剑:洗个大澡
郎咸平是一个很会“洗澡”的人,本来是郎咸平个人的某些行为,但经过自我加工和媒体炒作,他的事情就成了国家的事情,人民的事情……
当年在香港舌战十大投行开始,郎咸平打出的口号是维护香港股民的利益,但香港股民和媒体反应平平。后来,他又对李嘉诚以及李泽楷开炮,群体反应仍然不是那么强烈,香港这个地方很难让郎咸平兴风作浪,所以他只好将“洗澡”的地点改在内地,开始向中国知名的上市公司发出挑战。这一招的确管用,郎咸平一开始是以个人身份向股市黑现象发出呐喊,但是点燃了股民的群众之火之后,这个事情就变成了股民和上市公司的事情,而郎咸平自然而然成为了股民的代言人。于是,第一次“洗澡”,郎教授变成了“郎监管”。
当证券市场这些事情被郎监管说得差不多的时候,郎咸平又找到了新的战场,那就是在“国退民进”的大潮下出现了民营企业乘机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于是,郎咸平摇身一变又成了为保护国有资产而摇旗呐喊的守护神。为了让老百姓认识自己,他一开始就将目光对准了家喻户晓的大企业。郎咸平这样做,其结果未必真地能通过质疑这几家大企业而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但所引起的新闻效应却是不可低估的,这第二次洗澡,“郎监管”又变成了“郎看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