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的制胜七剑

   2023-03-08 互联网4710


  2000年,项兵从香港中文大学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有意想让郎咸平也去北大讲讲课,而这给了郎咸平一个绝好的接触内地的机会。郎咸平在学术研究方面并非浪得虚名,在演讲的风格方面更是独树一帜,郎咸平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来剖析企业在融资和财务方面的问题,他的课非常受学生欢迎。所以,当项兵获得李嘉诚基金会的投资成立长江商学院之后,为了提升人气,项兵又重金将郎咸平请了过去。

  至此,台湾出生和长大,浸淫美国十年获得学术地位,然后杀回中国香港和内地安营扎寨,郎咸平为自己搭建了一个国外归来的经济学家在中国内地成功的成长环境。有了适合折腾的环境,种子又不错,成名成腕的野心很大,赚钱的目的性很强,接下来就是等待机会,而机会是一定会来的。

  第二把剑:乘虚而入

  内地经济学家集体失语,就被郎咸平这样一个从远方而来无牵无挂的聪明人乘虚而入……

  纸上得来终觉浅,平平静静地在香港中文大学做了4年学术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如果还是在校园里走学术研究之路的话,无异于重走过去的老路。郎咸平离开美国的时候,他就知道学问不能只在纸上用来博取虚名。如何让自己的学术研究不仅仅是变成学术刊物上苦涩的论文和教室里回荡的声音,如何让自己通过学术研究获得名利,他在苦苦寻找着出路,也在等待着机会。

  2000年,香港特区政府财经当局修订《证券及期货条例》。郎咸平看完条例之后,发现里边有许多漏洞。于是,针对投资银行操纵股市的现象,郎咸平写出大量文章支持港府所提出的辩方举证,立刻遭到以高盛为首的十大投资银行的激烈反对。

  2001年2月3日,当立法会讨论相关议题的时候,郎咸平不请自去,舌战代表十大投行的25个律师。现场唇枪舌剑,但25个律师始终没有办法压倒郎咸平,而有些问题却让郎咸平质问得哑口无言,郎咸平的口才可见一斑。其实,这场口水之战,如其说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是郎咸平自导自演的一场秀,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郎咸平便正式口口声声表述自己是股民的喉舌,代表的是最广大中小股民的利益。惟一有点遗憾的是,虽然有媒体对这场口水战做了报道,但引起的反响不大。毕竟香港的股市相对成熟一些,而香港的股民对于香港的股市一直充满着信心。所以,当记者奔赴香港做实地考察的时候,发现郎咸平在香港默默无名,属于每天坐地铁上下班的那种普通老百姓。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