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华威廉的办公室摆放着的几本旧上海出版的健康刊物显示,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拜耳的阿司匹灵药物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与目前盛行的明星代言人类似,拜耳当时已经招募上海滩的女明星拍摄封面海报,宣传阿司匹灵等的产品。
华威廉饶有兴趣地翻着这些自己从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淘来的文献,他说当时自己“糊里糊涂”地从最底页开始翻,但“怎么也看不到拜耳的广告”,这未免让华威廉有些失望,“没想到拜耳的广告就在前面几页。”
当然,这些让他惊喜的发现,仅仅验证了德国拜耳在二战时期的历史,对于华威廉而言,如今拜耳在中国的最初业务,却是和他个人联系在一起的。
出生于美国,却在香港娶妻生子,并在中国为一家德国制药企业工作了近20年,“同事都很好奇,这个美国人怎么了,疯了吧!”华威廉回忆当时举家去德国工作的经历,仍然觉得很有意思。那是1985年12月,德国拜耳准备在中国开设联络处,并找到了正在外经贸大学(当时的外贸学院)学习中文、并到处发简历找工作的华威廉。
显然,那是一个双方满意的选择,因为在此之前华威廉在德国生活了八年,中文也比较流利。经过一个星期的面谈之后,华威廉携妻子飞赴德国勒沃库森的莱茵河畔,熟悉了各部门业务之后于1987年回到中国,负责开设北京、上海及广州三地的代表处。此后,德国拜耳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据华威廉回忆,当时拜耳来到北京时,刚开始在前门饭店办公,“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作为当时拜耳中国第一名外籍员工的华威廉,甚至打个长途电话都要亲自跑去民族饭店,“很远,也很困难”。
不过,当时还负责开拓业务市场的华威廉,对中国当时的市场情况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陪农民兄弟喝酒”。记不清喝醉了多少次的华威廉笑呵呵地自叹不如:“他们的酒量太厉害了。”
华威廉坦言自己见证了拜耳在中国的发展。目前拜耳在大中华区拥有17家企业,总部方面将在2006年投资18亿美金,重点用于中国市场的研发建设。显然,对于这家风靡世界的德国老牌企业而言,大中华区市场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