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飞告诉他们,第一,你们请的中介,我们并没有认可。第二,我们有我们的日程,你说的日期,我们没空。第三,怎么跟你沟通、怎么提供资料我们都已有安排,你为什么不听我讲!这三句话问出来,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觉得是顾炎飞在“欺负”债权人,而不再是债权人“欺负”顾炎飞。
斗争方式会变化。
2005年的大年三十,伦敦的一家债权人转来一封电子邮件,是“顾炎飞授权这家代理公司跟另一家债权人谈判”。顾炎飞急急忙忙回了一封,说自己从没这样做过。不过电邮一发出去,一转头就想明白了,是这个债权人自己做手脚。春节对于中国人太重要,家人要团聚,要休息。所以让你知道不知哪里出来一个人假冒你的名字捣乱,其用意就是“扰乱你,打击你”。顾炎飞立刻打电话给律师,通知这个债权人,说一定要查出、起诉冒名者,骚扰很快就平息了。
3月3日,以SK能源为代表的“恶意”债权人向法院正式请求司法管理,这被称为“最无理”的行为。当时,同大范围债权人的谈判正在艰难推进中,SK能源在这个时候出击,是一种非常有杀伤力的“干扰”。SK要求100%的全额赔偿,顾炎飞告诉他们“不可能”;SK说“你们不行,肯定做不好”,顾炎飞瞪着眼睛反问:“你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段?你为什么非要用法律来逼我们?我告诉你可以坐下来谈,这不好吗?”
其实,任何手段背后都是想要得到利益。这些还只是一场全面博弈过程中的小插曲而已。
博弈
据报道,如果令中航油破产,债权人能分到的资产占总债务23%到26%左右,所以重组带给债权人的好处,即偿债率,一定要不低于26%。债权人希望偿债率越高越好,甚至100%,而中航油则要控制得越低越好。26%到100%之间,这就是双方博弈的空间。往上走,中航油就要付出越多的代价,往下走,债权人就要舍弃越多的可能得到的利益。
2005年1月24日,中航油抛出第一个偿债方案,41.5%。但没有一家债权人同意,因为他们认为公司破产的价值就是41.5%。中航油需要拿出改善方案,1月24日到改善方案出台的5月12日,就是博弈的时间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