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产一代枭雄:打不垮的邓智仁

   2023-03-08 互联网4790

  连朋友都这样,其他的生意可想而知。代理行业最主要的收入就是销售提成,但是中国房地产业界的商业信用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地步,很多项目不是拖欠,就是毁约。到了2003年,2月到5月期间,整整4个月,信达行没有到账一分钱,而光是养活信达行的高薪专家,每个月的费用支出都高达100多万,邓智仁再次陷入危机。

  邓智仁多次在公众场合批评北京房地产开发商的低水平,说他们是玩空手道的“专家”:很多开发商仅有一、二千万就开始造楼了。在广东,这个数字是2亿;在香港,会上升到10亿。投资少,自然对中介机构的区区几百万佣金也觉得巨大无比,自己的信达行收不到钱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时候,上海的庄胜集团找上门来,想收购信达行,但邓智仁拒绝了,“我不想害了他们。”有了玫瑰园的先例,邓智仁明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无论谁来经营,风险都是很高的。这时候恰逢非典爆发,公司陷于停顿,于是邓智仁果断地再次“壮士断臂”,关门大吉。

  三度落败,离开北京的邓智仁倒显得轻松了许多,甚至可以用悠闲来形容。谢绝了大学的高薪聘请,辞去了顾问的悠闲工作,如今他悄无声息地待在成都。他并不希望更多人知道自己即将进行的项目。毕竟,对他而言,东山再起也许是比一败涂地更简单的一件事情。

  而没有了邓智仁的地产界,真的会寂寞许多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