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姑娘在法庭上义正辞严。帮她打官司的律师不解地劝她说:“臧姑娘,骨气不能当饭吃,除了公道,你现在最需要的是生活费!”臧姑娘却认真地回答:“我知道,但我可以用自己的劳动慢慢地赚钱。”有人还告诉她,“像你现在这样的情况,受了伤,不能从事洗碗之类的工作,香港政府可以给你公援金,只要你提出申请,靠公援金你们母女三人生活也是有保障的。”臧姑娘还是不要。她说:“我还年轻有能力工作,靠公援金生活那就辜负了我自己,孩子也会为自己是公援金家庭而感到自卑,无法跟其它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臧姑娘表示:“为了使女儿们活得堂堂正正,我心甘情愿吃更多的苦。”
臧姑娘的拼与搏
臧姑娘只在家休息了13天,就又开始工作了。这一次她是在别人的启发帮助下,做起了水饺生意。她购置了小木车、火炉子等必要的工具,在香港繁华的湾仔码头边摆起了水饺滩。小木车载着母女三人全部的生活和希望。身穿白大褂的臧姑娘凭着山东父老教会她的手艺,熟练地包起了家乡的水饺,并给自己的水饺冠名“北京水饺”。雇不起帮工,她的两个女儿就成了她最好的帮手,大的蓓蓓帮着擀皮子,小的篷篷帮着洗碗。来往的行人都对她们投去同情、怜惜的目光。
第一天卖饺子,臧姑娘的心情非常不一般。当时有几个打网球的年轻人,循着这热气四溢的香味走了过来。他们说,从来没有见过“北京水饺”,想尝一尝。臧姑娘恭恭敬敬地把水饺端给年轻人,然后就全神贯注地盯着他们的表情。没想到几个年轻人异口同声地说好吃,每个人又都吃了第二碗。臧姑娘激动得流下了热泪。从此,臧姑娘使足了劲卖水饺,她早晨五六点就到街市上买菜,回来后花近半天的时间洗菜整馅,她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要求特别高,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下午1点钟,一切准备妥当。她推起小木车从湾仔走到码头,然后生火包饺子,一直干到晚上12点。当最后一班渡船停下来后,她的生意才停止。接着她就开始收拾卫生、洗刷码头,虽然没有人要求她这样做,但她觉得环境弄脏了对不起社会和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