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有哪些管理机制呢?这里可以以建筑为例,形象地说明成功的高厦该如何建立。
l、原始积累型:(个体户行为)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最为普遍的管理体制。
优点:快速、有效、不受约束,是市场经济初期的必然产物。由于个体行为不受合作者约束,资源利用高效,所以发展灵活、迅速。
缺点:无后劲,发展受成功高度的限制,越成功越提心吊胆,抗风险能力极差,随时可能因一个环节出问题而功亏一篑。
2、合作股份制:(哥们儿合办公司)即几个合得来的朋友以简单的股份关系(不受正式财务公司的评估和监控),共同创业,经营者即所有者。
优点:与个体户相比“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以个体户为主导的市场中(中关村配件市场),优势明显,几个经营者各司其职,资源利用面广,专业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对外抵抗风险能力强,整体实力较个体户大为增强。
缺点: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不分,内部风险极大,合作初期由于合作者目标一致,这个问题不存在,但随着发展,目标会产生差异,但由于合作者关系紧密,问题暂被压抑,但早晚由于盈亏责任分歧、或决策方向不同,矛盾爆发,轻则倒退回1,重则由于分配不公,相互残杀,鱼死网破。
血缘股份或家庭股份制,公司的稳定取决于夫妻感情的稳定。但发展同样受限制,即家族外人才难以发展。
3、完整股份制:(股票上市,所有权自由交易)这是市场经济合作机制和管理机制的最终归宿,由于所有者与管理者相互制约,管理者对所有者负责,所有者对管理者监督,所以企业不会因所有者的改变而跨台,也不会因管理者的能力不足而受制约。所以相对其他管理机制,是最合理、最理想的组织方式。由于所有权可以通过市场自由交易,所以利益由整个社会在分享,风险与社会在共担,可随时扩股、增资,寻求更大的发展。而管理者在对全体股东负责,更好的受到监督和得到激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