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啃的“骨头”
二、三线市场环境很复杂,这与一线城市市场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差异:一是二、三线市场商业终端业态相对老化,商业终端素质相对较差,而实践证明先进的业态影响产品销售,诸如超级市场的出现使很多传统终端商受到挑战,也激发了消费者的购物积极性,因此二、三线市场终端业态基本处于革新前夜或变革中;
二是二、三线市场目标客户的品牌观念相对弱化,品牌营销力相对低下,尤其一线品牌甚至会出现不敌二、三线品牌现象,如在农村市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影响不如非常可乐;三是商品价格因素在二、三线市场的对购买的影响较大,甚至成为最核心因素,容易成为价格战的新阵地,这是中低端市场的一个基本特征;四是二、三级市场市场秩序相对混乱,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企业间竞争行为和竞争手段也极不规范,品牌、产品竞争环境相对较差,导致在一线市场的营销模式在二、三线市场难于复制;五是二、三线市场消费特征与一线市场有着差异,尤其三线市场作为农村消费市场更与一线市场有着极大的差异,低价消费、人情消费、节点消费、集中消费特征明显,而消费特征和消费行为决定营销手段;六是对于二、三级农村市场消费,从众、跟风、攀比消费现象严重,因此口碑营销极其重要,甚至“十个广告不如一个人推荐”。
这就决定难于直接复制一线市场的营销操作模式,给市场开发和营销管理带来了难题,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一是品牌传播与管理的难题。对于二、三线市场,越贴近农村市场,品牌传播与管理的难度就越大。因为二、三线市场消费者需求属于功能性需求,注重廉价、实用、方便、放心,或者说注重于产品的物质层面,而对于更深层次的精神消费或消费所获得的附加价值则关注度不高。而优势品牌的优势就在于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以及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消费,不过这在二、三线市场恐怕作为不大,尤其在三线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