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线市场:诱人的奶酪Vs难啃的骨头

   2023-03-08 互联网4470


  诱人的奶酪

  对于一线品牌来说,一线市场做品牌,二、三线市场做销量,更是利润的增长点;对于二、三线品牌而言,二、三级市场则是必争的主战场,是利润的主源泉。这就导致二、三线市场上的品牌“混战”在所难免,因为二、三线市场就是企业的希望所在。确切地说,企业征战二、三线市场除了企业想做大、做强的主观愿望外,还有来自二、三线市场自身穷的魅力,面对这块巨大的奶酪,那个企业会不动心呢?

  根据权威统计资料,2004年中国城市数量已经达到六百六十多个,城市人口近3.6个亿,这其中,直辖市、省会城市共四十余个作为一级城市,为一线市场;除此之外的六百余座城市为二三级城市,为二、三线市场的核心。在中国新一轮的区域经济增长中,起到助推器作用的不是那些一线的中心城市,而是那些二三级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有影响力城市所占全国GDP的比重,从1994年起只有微幅增长,仅仅是从10%上升到了14%,10年时间仅增长4%,而二线城市中经济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已涌现出一大批,有的城市经济增长速度甚至可以达到30%。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一大批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成就惹人瞩目。诸如浙江的温州、台州等城市;江苏有无锡、苏州等城市,东北有大连、鞍山、吉林等城市,都是地级市场的代表。如此之多迅速发展膨胀起来的市场当然是吸引了诸多企业商家的重要因素,成为厂家、商家瞩目的新焦点。

  如果把市场比作一个金字塔,一级市场属于市场金字塔结构的顶端,影响力非凡,但投入维护成本高昂,且大城市的消费力增长率趋于平缓,未来的空间不是不是很大;二、三级市场则处于金字塔中央,市场潜力巨大,但开发、维护、管理成本高昂;塔底端则是四级、五级市场,为以乡镇、村为核心的农村市场,潜力虽然有限,但不断成长,市场有培育的价值。从大多数企业做市场的逻辑来看,有条件的企业必是先拿下一级城市,站稳脚跟之后,必然要将扩张到二三线城市,获得更大的销量和利润,以及市场占有率,乃至最终下沉到四、五线市场。如果一个企业只追求形象和生存,那么可能只做一线市场就足够了,但同时还要销量、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话,那么必须着手精耕细作二、三线市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