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轮回 纵览中国企业界20年偶像变化

   2023-04-12 互联网4050
核心提示:   他们知道企业不应该再像国企一样吃大锅饭,不应该人浮于事,但是他们不知道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的双手急切地

 

  他们知道企业不应该再像国企一样吃大锅饭,不应该人浮于事,但是他们不知道一个好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样子。他们的双手急切地摸索,抓到了那个叫松下幸之助的日本老头儿。质量、人才、经营——企业家们大致看到了一个成型的现代企业的形式。他们沿用日本人的称呼,把松下叫作“经营之神”。

  然后另一位神祗降临了——艾柯卡。他的出现应和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形势:大批国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急需扭亏,而艾柯卡在美国做的就是同样的事,而且做得惊人地好。他被尊称为“扭亏之神”。张瑞敏、倪润峰、汪海,这些后来名字响遍中国的企业家,最初面对的问题都是如何扭亏为盈。

  在经历了市场的蓬勃向上之后,竞争日趋残酷,联想、海尔、长虹等实战经验丰富的企业开始转而向内,根治“大企业病”,掉头向外,把触角伸向海外。

  在企业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他们找到了李嘉诚和杰克.韦尔奇。这时候,人们开始把“中国”二字加在“企业家”前面——他们看上去已经脱胎换骨,实质是他们领导的企业深入了人心。

  他们开始成为国内企业家效仿的对象,频繁出现于各种场合“布道”:关于管理,关于职业经理人,关于企业接班人的选定……

  与此同时,知识经济的英雄们登场了。比尔.盖茨、拉里.埃里森、迈克尔.戴尔,这些人改变了财富的增长方式,成为新的一轮企业家偶像。与之相应,国内也出现了张朝阳、王志东以致后来的陈天桥。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