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企业20年论坛上,王石上来大谈自己的光头与胡子。这看似矫情的开场白意味着中国企业家已经有了自说自话的底气,已经不需要再大段地引用甚至背诵外国偶像们的格言了。正如韦尔奇最近一次到中国后发出的感叹:他们(中国企业家)与5年前大不相同了。
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们的流行音乐、文学等艺术门类一样,中国企业在短短20年间走过了西方上百年的路,流派纷呈,偶像频换。我们的企业家的摸爬滚打结出了果实:他们自信起来,开始精细地研究自己企业面临的问题,把那些偶像们的变换淡化成了背景。当倪润峰开始从王熙凤、李东生从曾国藩那里汲取管理经验时,说明中国企业家已经能够针对自己的病症给自己下药了。
中国企业界20年来的偶像变化,实际上是寻找一个真实的自我的过程。
松下幸之助 经营的样板
松下幸之助是中国企业家抓住的第一根稻草。自此,他们开始有了经营企业的观念。
这位偶像人物之于中国企业界相当于罗大佑之于中国大陆的流行音乐。虽然他们时刻被更新的潮流追赶,但并不因此而被掩盖。
话说当年,日本产品长驱直入,其电视广告有一特点,在一番巧言令色之后,必要唱上一段儿,比如“TOSHIBA TOSHIBA 新时代的东芝”,“日立牌彩色电视机”。这其中,似乎只有更为简约的“松下电器”如今还时有耳闻。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如今的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显泽还在浙江大学读生物工程。多年后,谈到自己的读书生涯,他很甜蜜地回忆起从图书馆借回24本一套的台湾版《松下幸之助全集》的情景。虽然繁体竖版,但苏读来如饥似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