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轮回 纵览中国企业界20年偶像变化

   2023-04-12 互联网4050

  2004年,韦尔奇来到中国,之前人们比较希望看到的是声称要向韦尔奇“讨教”的张瑞敏出现在那次论坛上。但是张始终没有出现。事后,张瑞敏说:“我之所以没有去,是因为我认为企业管理绝非一蹴而就,这就像你把贝克汉姆请来给中国足球队讲上三天三夜,中国足球的水平也不会迅速提高到哪儿去。最重要的是必须自立自强!没有这种精神,想通过听听课就解决问题,那是天方夜谭!”当然,张并没有否认类似的交流能够“开阔眼界”。

  在中国企业20年论坛上,王石谈到企业和企业家的“个性”:“刚才在休息室里有人问我的胡子是怎么回事:胡子不长,给人没刮干净的感觉。我说这就是时尚。他问为什么要这样?我说实际上很简单。最近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登山,习惯了登山回来剃光头,现在头不剃了,我就留胡子。实际上是要表现出个性。”在一个如此重大的场合,企业家们可以“胡说八道”,话语信手拈来,可谓底气十足。

  在许多公开的场合,柳传志被当众称为“柳大师”。这一称谓表达了人们对于至今屹立不倒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尊敬。类似的礼遇刘永行、张瑞敏等也已安之若素:在规模不同的各种论坛上,他们的出场伴随着持续而热烈的掌声。以柳传志为代表的这些优秀的中国企业家们土生土长,在较西方企业所处更为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下,从对舶来的企业管理经验亦步亦趋到独树一帜,其间之艰苦非亲历者不能道。那些正在努力的企业家们知道,来自本土的偶像给了他们多么大的力量。

  “我原先有点被偶像化了,”张朝阳说,“而我们的业绩并不被广大媒体所关注。现在,我作为偶像这边下降,作为企业家这边开始被关注。”他表示,自己愿意成为像柳传志一样的企业家,而不仅仅是偶像。

  但愿中国的企业家们能够保持这样的清醒。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