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问题上,何经华坚决反对,但无效。他曾经在董事会上对负责记录的秘书大喊:“你一定要把我的话记下来!董事会可以通过同意的决议,但不是一致通过,是有反对意见的!”
创业家之障
与其将王文京与何经华组合比喻为“中国版比尔·盖茨和史蒂夫·巴尔默”,不如将他们比喻为亨利·福特和50年之后出现在福特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某个意义上说,他们不属于同一时代。
不可否认,王文京是他同代人中最卓越的创业者与企业家之一。如同苦行僧一般,王文京将其全部精力投注于工作,几乎毫无业余生活。因其专注,24岁开始创业的他在15年间打造出国内软件业第一品牌,且在上市后因超过50亿元的个人身家,而成为国内富豪排行榜上前十名的常客。
让他与其他企业家有所不同的,还有他为人之仁义。在用友内不乏这样的故事:六七年前,用友曾有一个经理主管进销存软件的研发工作,但当他出去创业,成为用友的竞争对手后,身患重病且公司倒闭。得知此事后,王亲自开车去看望对方,并留给其五万块钱。
这种故事显然能够让用友在创业阶段聚揽人气,但当公司做大,负面效应显现出来:仁厚的王文京不愿意开除不合格的员工,甚至当公司内部出现麻烦,王“很难自己拉下脸来去整治”。不过,公司内敢于直接对王文京的决策提出置疑者,却越来越少。
而且,虽然他会对老员工仗义相助,但他始终坚持对用友的高度控制。在对手金蝶已经发放了8次期权时,用友的大部分副总裁级别的人物还没有股权。
王本人也希望借助外力改变用友,当他经人介绍,几次与何经华在饭桌上讨教从公司向ERP转型到“员工休假天数合理不合理”等大小问题,他似乎找到了合适的“助推器”。
进入之初,何经华即明确告诉王文京:“我在用友要完全按你原来的思路来,我就不用来了。要照我的思路做,你会痛,而且会有风险。”王对此表示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