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似是最理想的分手:何经华的出走并未影响用友的股价,短期内他的缺席也并不会动摇用友在国内管理软件领域的龙头地位。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职业务实且富有国际经验的何经华试图改造的用友的问题,会随着他的离开迎刃而解吗?
撞墙
甫一上任,何经华就被反复问及一个问题:这个习惯用英文表达的台湾人,能否做到足够本土化?不久之后,何经华在公开场合表示: 自己已经不是本土化,而是已经用友化了。
在知情人士看来,所谓用友化,并非只是减少说英文,以及学会周末加班,其关键是,在用友内部,王文京的绝对权力无法被挑战。据用友高层透露,虽然外界一贯认为王与何分工明确,王文京主管战略和抓产品,何主抓执行、运营和外界形象。其实,总裁会和董事会的分工,2年半来从来没有分清楚过。没有过白纸黑字的岗位责任书,这使习惯在管理规范的跨国公司工作的何十分难受:一个公司再简单,也有三样基本的因素,人、财、物,但是何在用人、预算、费用、产品等涉及经营的层面,都没有足够大的自主权。
尴尬接踵而至:当何经华去外省出差,拜会当地政府官员,每每听到对方邀请把用友的一部分研发放到当地,何经华都无以做答——作为用友总裁,他也无权决定此事。
双方分工不清晰的影响还有细节上的:用友的中高层写电子邮件向上汇报时,没有规范的解决问题的流程,经常是同时发给王与何。何经华也感到非常困惑:要不要回邮件呢?自己的意见和王文京意见不一致怎么办?开始他还强调发邮件的层级和管理次序,到后来一见此类邮件就干脆不回了,让发件人直接等王文京回信。
对于王文京而言,这的确是一手难落之棋:如果充分放权,一旦离开,自己如何收回权威?
时间长了,何会在公司内部发出这样的牢骚:“大的合作伙伴来了谁去谈呢?扫厕所的的日程又是谁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