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一叶障目,8年以前,柏松的眼里恐怕只有诉讼请求中那1个多亿;但在今天,他宁愿选择放弃,“如果当初和他们搁置争议、共同致富,恐怕不知道多少个亿都回来了。”
当然,柏松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心态的变化。在单卫红介入股权纠纷的官司之前,对方已经开过一次庭了,但原告方觉得原来的代理律师在庭上的感觉不是很硬朗,对节奏的控制有点问题,好像总是被对方压着似的,于是柏松通过朋友请来北京律师。单卫红回忆起初次见到柏松的情景:“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中国大饭店,朋友开玩笑说,你看那个脑门最亮的就是他。那时候他很年轻,才35岁左右。他很气愤地说,明明是我们有理,但人家却说得振振有词,把什么马克思主义的资本剩余价值论都给扯了出来。他当时对打官司没有一点经验,所以特希望找一个律师,能把自己有理的地方说出来。那时我虽然也30岁出头,但给人的感觉很利落,况且说话嗓门大,从不轻易跟人急,能压得住场面,于是他就认同了我。”
单卫红认为对手的策略很高明,就是一边用诉讼拖着你,一边逼银行天天找你要钱,查封你的财产,让你没法经营,直至让你破产,破产以后这个官司就不战而胜了。受到巨大压力的柏松,在单卫红眼里甚至有了点“愤青”的味道:“每次见面,他一上来就先痛骂一顿司法的不公和效率的低下,说这么简单的案子却审了几年。他的儿子刚好在打官司头一年出生,现在都8岁了。他说,我儿子都老大个儿了,这8年我能做多少事啊?”
在中国大饭店,单卫红发现柏松所住的房间里总有一双跑步鞋,“我问他,你干吗用的?他说,自己常常为此事闹得睡不好觉,于是在深夜爬起来,一个人围着天安门广场跑步,跑了一圈又一圈。他原来比较胖,但为打这个官司,瘦了足有30多斤。”
8年的官司,让柏松成了圈内小有名气的官司专家,朋友们一有什么官司纠纷,总爱来找他出主意。据柏松称,他已经把自己打官司的经历编成了剧本,准备投资拍摄一部电视剧,“戏说”其中的辛酸苦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