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的根本命题:人为本或以人为本
人是管理的原因、内核和目的,没有人就没有管理。心中无人的宏大理念、胸中无人的完美战略、目中无人的科学制度,阉割了管理的本性,成了自娱自乐的管理游戏或自欺欺人的管理把式。
以人为本,几乎是所有中国企业的习惯用语。我们暂不讨论“以人为本”和“人为本”的区别,关键的问题是:人是谁?哪些人?股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社会等等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归根到底都是人。对于中国企业特别处于这个时期的中国企业,管理的焦点是什么人?各类人有无优先顺序?
面向未来发展,顺应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结合中国企业的历史和现实特点,我们主张:国有企业应旗帜鲜明地把股东放在人之首,而市场化企业则应大张旗鼓把客户放在人之首!只有以股东为本,关注股东回报,而不是一味的以员工为本,才能促进国企真正转化为市场化的企业。市场化的企业以客户为本,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才真的抓住了企业的命脉;没有客户就没有企业,客户尤其忠诚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源泉。
勿庸置疑,员工是至关重要的。但站在管理的角度,员工唯有为客户创造价值,才能为股东带来收益,才能获得普遍的尊重、信任和价值认同;也只有通过与客户互动而创造价值,才能提高员工职业化程度,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社会大众也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概念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公民,正在变成各种各样的事实。
2.管理的一般规律:源自对管理本体的认识
管理看似一个虚拟的社会科学概念,实质上是组织中的一种客观存在,表现为管理文化、管理架构、管理者和管理制度。彼得-德鲁克的研究更深入了一步,他认为管理是组织不可缺少的器官。
作为客观存在之物,管理肯定要遵循物质的一般规律。比如,管理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因而中国企业既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管理,更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寻求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再比如,管理具有生命周期,再优秀的管理思想和方法,都会从产生到成长、从成熟到消亡,因而中国企业对管理大师的言论别太认真,对韦尔奇们的经验别太当真,对EVA、平衡记分卡这些工具更别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