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理人想当韦尔奇,就是希望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领袖,缔造一个基业常青的世界级企业。
然而,与这个素有“全球第一CEO”对话代价不菲。据介绍,企业界人士要参与这次论坛对话,最低将花4800元购买入场券,而要成为钻石VIP贵宾,要付3万元。韦尔奇的出场费超过了克林顿。
不仅如此,郎咸平认为,韦尔奇时代已经终结了。企业不可能再靠着大幅度扩充、大量兼并获得股市的认可。模仿GE的德隆已经倒掉了。即便韦尔奇的观点今天依旧有用,然而移植到中国还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
米尔顿.科特勒:走秀频繁
国际影响力★★★★
对中国企业管理的贡献★★★
在中国媒体和商界的影响力★★★
与迈克尔.波特疏于来到中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科特勒营销集团的总裁米尔顿.科特勒几乎是个中国通,只要有营销活动存在的地方他就愿意过来发言。
2004年3月,针对美国对中国制造业日益表现出敌意,科特勒建议中国企业首先要在美国建立一个稳定的机构或平台,通过此与美国政策制定者、美国大企业增强沟通。第二,中国企业必须更加深入进入美国主流商业招商引资,加强美中利益联系。第三,中国外币储备必须有一部分兼并收购美国一些有战略价值的技术、品牌和分销资源,通过这种渠道回到美国。
而在2004年7月青岛服装节上,科特勒建议首先中国需要更多的像意大利设计师这样的人才,增强中国在服装设计上的能力。其次,通过收购、合并一家国际品牌来打造国际品牌。
尽管科特勒在众多场合给中国企业直接开良方,然而他的营销管理案例多数来源于发达国家。并且,作为全球营销顾问公司的总裁,他的活动与商业利益紧密相连。2004年1月11日,华润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与科特勒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为华润啤酒打造品牌。
科特勒认为,“许多消费者选择啤酒时,先被它的故事吸引,而不是啤酒的味道。”而科特勒能否为华润啤酒在世界上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还有待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