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末,柯达面临全面崩溃的危机,临危受命的费舍尔带领柯达于绝处逢生。今天,柯达的管理层能否让公司平稳度过传统业务向数码业务转型的震荡期,从而顺利搭乘数码时代的第二班车?
1992年诺基亚新任CEO奥利拉的一句“未来属于通讯时代”的预言以及“要以移动电话为中心”的战略转型策略,使得一个立足于芬兰的木材商最终成功转变成世界移动通讯业务的领袖;而美国百年品牌柯达公司却因一时犹豫不决,错过了数码时代的首班车。尽管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柯达所产,但人们早就认定索尼、佳能和奥林巴斯才是数码相机的代名词。
柯达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数字化影像项目,可是一直到90年代初费舍尔上任,柯达几乎没有数字新产品问世。传统业务的经理们害怕数字业务的发展会破坏现有的市场份额,于是柯达就在矛盾与协调矛盾中错失了良机。
当企业已经在新技术的浪潮中失去第一次机会时,是否还有勇气和魄力迎接第二次的挑战?惠普虽然没有赶上互联网的首航班,却在卡莉.费奥瑞纳的领导下坐拥电子商务的浪花;IBM虽然在90年代初丢失了大片江山,但却在郭士纳的改革下以“服务”理念重拾昔日辉煌。那么柯达究竟该何去何从?转型时期如何协调内部的分歧?如何安抚被裁员工?如何向股东证明自己在数码业务上的实力?如何重塑柯达的品牌?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中国财富》记者专访了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主席叶莺女士。
十年谋划转型策略
《中国财富》:柯达在去年9月份宣布全力向数码业务转型,当时引起了业界的轩然大波。而我们知道,转型并不是一时的决策。柯达从什么时候开始考虑转型?
叶莺:转型的思维和理念在公司高层已经研讨过很长时间了,我从1997年进入柯达时,公司就在讨论数码转型的问题。事实上,从我们前任CEO费舍尔进入柯达时,公司就在讨论这个问题,那是在1992、1993年。任何一个政策是不是一定要等到100%的人同意你才能够执行?答案是否定的。可是如果连最基本的人,比如说50%,还没有从根本的思维理念上转变过来而接受你的策略,那也不能公布。我们在内部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让大多数人知道转型是顺其自然的事,不是为转型而转型,我们在内部一直有调研活动,公布转型时同意率已经相当之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