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运通在全球范围有自己封闭的商户网络,尤其每一笔消费都能收进信息网络里头,我们有全球最先进的风险管理的模式,在凤凰城有几百个人整天负责风险管理模式的制定和评估,很多国内去美国的经济数学博士,都在美国运通凤凰城的全球风险管理授权中心工作,我们的风险管理模式是在业界最先进的。目前,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内同业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合作。
战略
《21世纪》:那么,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美国运通在全球范围坚持什么样的公司战略?
贾立军:美国运通的产品在市场上有独特的高档次的定位、有全球统一的高水准的顾客服务,这是我们吸引客人使用美国运通产品的原因。美国运通称客户为“会员”,而不是“持卡人”,因为运通提供了包括支付工具在内的一整套会员服务。在全球财务银行业中比较,美国运通尽管不像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那样大,但资本回报率我们是最高的。我们采取的是“小而精”的战略,但又不是单干的做法,而是全方位和伙伴展开业务合作。目前在亚太地区十三四个市场都是既有自己的业务,也有和各国银行合作,采用“两条腿走路”。
将来肯定会有竞争对手以新的方式和我们竞争,竞争其乐无穷,但是要学会在竞争中取胜是很重要的,也许会走点弯路、偏点方向,最重要的是不断投入资源把基础设施搞好和不断创新。
《21世纪》:美国运通自1979年回到中国,是如何调整在中国市场的战略的?怎样扩展业务来适应中国市场需要?
贾立军:尽管很早回到中国市场,但对美国运通而言,目前在中国市场还处在探讨、调研的阶段,现在很难有所结论。但是在大的原则下,我们要在中国市场成功就一定要符合这里的情况,不能把外部的东西硬搬进来。
在全球统一的范围内,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保证美国运通的品牌,运通不卖汽车、不卖飞机,这张塑料卡片真正也就是两块美金,我们主要是卖服务。我们的服务是品牌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做任何事情要有利于品牌的增强、有利于向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有利于经济的回报,在这个大的前提下,一定要使我们的产品在当地市场推广开,一成不变是不可能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