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政策问题

   2023-02-10 互联网5080


  (1)在境外建立投资工业园

  有人提出,为减少境外投资政治风险、道德风险、经验风险,政府之间可以双边签定贸易、投资协议,以避免很多风险,甚至可以避免汇率风险。企业走出去,尤其是中小企业,单帮很难成功和避免风险。如果有国内好的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在国外建立类似新加坡在苏州的工业园,有投资咨询、法律顾问等,集群化到境外投资,这就是若干法人投资,如果出现风险或问题,国家或双边之间可以谈判。

  这方面,政府部门和政策也可以协调,1992年新加坡在中国苏州搞工业园就是政府行为,国家计委、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和外汇局可以协调,乃至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做这方面工作。

  (2)提高审批效率,缩短时间,把重点转移到规模、结构、方向和企业竞争力上

  企业普遍反映,一个大的项目,有计委、工程咨询公司、外经贸部、外汇局层层审批,多部门审批,几个回合,从立项到最后办下来,最快的时间需要7个月。有些项目就可能被耽误时机了。立项目可研批一次,几个部门批一次,有一次材料不及格,耽误时间更长。

  为提高效率,是否可以就经过一道审查?既然在项目规模上分工,比如,报国家部委批的,就由部委指定机构进行可行性报告审查,而不应该层层搞。外汇审查上也有类似问题,规定的是30日,但是,从支局到分局再到总局审查,加路途时间,时间就长了。

  投资决策和项目审查乃至核准登记的时间都应该大大缩短,有些可以授权给企业,让企业报告和备案。小项目,比如,50美元以下的,登记就可以了。资金风险和项目风险市场自身会考虑,银行和担保机构也会考虑,不需要政府部门去考虑。政府部门关键是控制总量、结构和方向,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素质和国际竞争水平。

  (3)建立境外投资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和银行判断境外风险

  境外投资有无风险,企业和银行自身不一定就能够完全判断准确。有些国家的政治风险大,有些是经济、金融风险大,有些是汇率、债务风险大。这些都需要大量资料和研究来做判断。如果对这些风险能够有一个评估和咨询机构,对企业境外投资是有帮助的。有些专家提出,我们可以利用国际保险联盟的风险评估信息,他们分7个等级国家风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