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自己觉得生产过剩,要走出去,但跨国公司纷纷看好中国,认为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中国是最大的市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并不是来开拓新的市场,而是进行市场重新分配和组合,以其生产能力和产品、技术替代中国的,这对我们确实是一个压力。这个时候,我们走出去的战略重点又面临在国内的技术、市场和质量等方面的竞争。如果企业与跨国公司国内合作、竞争,创新技术,再返回到发达国家市场,我们的产品和企业仍然具有国际竞争力。
我国企业的真正竞争对手是跨国公司。走出去的战略,如果不考虑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竞争,不考虑不断升级技术、产品质量、不考虑全球战略,那么,我们很可能因为市场判断和竞争判断失误而失败。竞争就是高手过招(没有你选择薄弱地区的机会),也只有在发达国家才能真正打到跨国公司的后方和本土,才能真正获得高利润。现在有些企业已经进入发达国家市场了,甚至给对方的企业构成压力,但整体上还没有,主要是数量上的竞争压力。
有专家提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加入WTO转向市场换市场,有条件实现一些优势产业的转移,推向国际市场。制造业、轻工、家电、水电、水泥有优势。现在,境外投资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香港等,但从产业转移看,比中国弱的国家是重点,那里有发展的需要。我们的经济与政治联系不多,可以结合起来,这是比较优势。远洋、建筑以及电信在非洲等非发达国家有很强烈的需求,他们不一定需要欧洲、美国的,可能是中国的,把中国的寻呼转移到南非很有市场。这个方面的市场和特长不能丢。也就是说,各类企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市场,国家整体战略和产业指导也要考虑。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周边国家或需要开发市场的其他国家。如果是周边国家,我们要尽量使人民币成为区域内的可兑换货币,投资也比较方便。
政府如何帮助企业到境外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