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销知识管理主体架构
知识管理建立之始,不在用什么平台、什么设备,而是在人。从事行销工作者该具备何种条件或具有何种特质,相信很多企业或经营负责人在寻觅时都会预先设定。但不论背景如何,在对产业不熟、对公司历史及现况不清楚下,仍需学习许多事物。等到当事人终于可以上线,实际负责事业品牌、产品线时,也可说他是将其所学结合公司资源做个人的学习。学习或有心得,面对竞争也或有胜负,但另外会产生的学习障碍,是他很难接受第三者的意见,原因不是个人谦卑与否,而是局外人并不能完全掌握现况,因此提出的意见就很难为当事人认同,除非来自高阶的指示,不然是不容易产生良好沟通的。
打破僵局的关键还是在当事人身上。他是否能从自身的处境看出自己的不足?是否能从别人的经验或意见中得出另一种体会?甚至结合这一切,而重新获得崭新的观点—尤其是有价值的观点。经过这一周期,当事人身处事件的中心,全部的体会、冲击,或说经验、教训,都会完全投注在其自身。将这些心得经过反省、创新、分享,进而使整个企业都感受到学习成果,这不就是知识经济所最宝贵的起源吗?
经由上述,要建构行销知识管理的架构,势必会从四个阶段分次建立∶
学本事(Learning)、比武艺(Performing)、东方不败(Evaluating)及独孤求败(Innovating)。
一、学本事(Learning)
当企业要求应徵者具备大专、大学或MBA学历,要有专业经验及行销经验,在在都反映出能胜任行销工作的一定要具备某些本事。这种本事,要能知晓某种程度的企业运作、行销运作,要具备层次上的行销专业与行销经验、业务经验。更提升要求,可能还期望当事人能举一反三,现学现卖,完全不需任何磨合期就能帮公司带来绩效。总结一句,企业所寄望的是当事者拥有「行销知识与经验」。那么,到底何种的行销知识方可适用多层面(产业及企业)的要求呢?笔者认为最好的行销知识内容与训练历程就是「产品经理」与「行销表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