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营销的冷眼观察

   2023-10-05 互联网2050


  这虽然是一个小故事,但却是当代企业家配置资源的最佳方式!我们电影娱乐企业和传统企业的老板们读到这个故事有何感想呢?其实,换个角度作电影,影业公司从战略上加强与传统企业的资源合作,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之效!

  电影,以及由此而来的电视、图书、报刊、音乐(包括CD、VCD、DVD、VOD等)、游戏、玩具、互联网、时尚产品、旅游、娱乐研究院,明星经纪和演艺学校,这是一个完整的生态价值体系,一个以大众娱乐和时尚流行为纽带的贯穿各种不同媒体和市场的食物链和赢利增长点。电影企业与非娱乐企业联手,只要在这些不同市场的娱乐和时尚主题上积极地运筹帷幄,从不同类型的娱乐产品切入,抓紧进行跨媒体资源的整合和跨产业的操作,必将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但是,由于中国的电影娱乐企业起步较晚,经验很不丰富,尤其在市场运作方面甚至缺乏基本的常识,往往导致投资血本无归。电影娱乐企业与非娱乐企业资源的结合越紧密,策略联盟结合得越充分,其发展空间和成长潜力就越大。换句话说,电影娱乐企业如果无法与非娱乐企业进行良性资源整合,最多也只是一个跪在地上的巨人和被折断翅膀的巨鸟,永远直不起来,也飞不太高!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本来面貌是共存共荣,期待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所有企业,必须有策略联盟的意识和行动。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笔者的大学同学、著名营销企划人李飞的一个思路:既然做电影的可以做工业产品,那么,做产品的企业为何不能从做电影入手,做出一本万利的效果来呢?有目共睹,世界\"造梦工厂\"好莱坞的电影相关产品开发是神乎其神无可匹敌的,因电影而产品的获益已大大超过电影本身的利润。如今,好莱坞电影与其产品开发所形成的合力,已成为全球无可阻挡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巨大力量。李飞的这个思路是他就笔者的《电影营销》一书为报刊撰写推荐语时,正儿八经地提出来的,初看表面上并无创意,但实际上极有现实操作意义。有趣的是,笔者的企业娱乐化经营方略正好与其思考殊途同归,以后的电影、电视、音乐会、歌剧、音乐剧、歌舞团等娱乐产品到底由谁来做?我们应该跳出娱乐界,今后完全有可能是大财团、上市公司来做娱乐产品。许多娱乐产品是暴利,为什么不能有大财团、上市公司看好这一市场?这样,企业与娱乐产业循环做下来,能不一本万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